音流社 Facebook

2011/03/08

好好欣賞新音樂,留口德。



音樂人:舊箱子 OLDBOX

這類俗稱電音ㄉ音樂,應該說為"音樂類聲音"作品,仔細解讀稱為音樂類似聲音化作品。這是電腦、電子樂器發明後默默竄起的類主流音樂,這樣的音樂總讓一般人認為是不良場所的等號... 

ㄟ~ 但這根本像過去認為撞球場是不良場所一樣的老KK觀念,如果你還認為這種音樂是不良,那你落伍了!也認為這種音樂價值性、內涵藝術性粉差,那你落伍了!橫批 - 你不夠年輕


這篇純粹是個人立場撰寫~ 我要老實說,這種音樂我聽不多,也不太懂,也沒嘗試創作過~ 但高中雖然只上過一個學期ㄉ美術史,不敢說自己有多懂多會美術的演進與演化知識,歷史會重複這是事實!現代人從來沒把過去借鏡當一回事,所以歷史得重複!

回電音話題,電音音樂的價值性現在你可能不懂,但你的孩子你的孩孩子你的孩孩孩子會懂!所以現在不要說大話這種音樂只是屎,將來你成為歷史的時候,罵愈兇的人愈有機會成為歷史課本的人物!到時這些學生是給你大頭照旁邊畫愛心,還是頭上堆大便,就看現在式的你如何指教這種"不良音樂"囉~


創新 ⇀ 承襲 ⇀ 叛逆 ⇀ 融合 ↩

再來一首風格 Animate/Comic/Game / 交響樂很動感喔!
音樂人:waggy的音樂

不是伴奏家,是"合作鋼琴家"!Collaborative pianist

以下是某台灣音樂家翻譯 Strad 雜誌的專文
-------------------------------------------------------------
2002 年時,有位年輕的鋼琴家沒有通過一項在紐約舉辦的鋼琴比賽的預賽,結果,他的姊姊寫信向主辦單位抱怨「評審不公」。當時身為比賽評審一員的日本鋼琴家,也 是著名伴奏家的江口玲 (Eguchi Akira)說:「信上提到,伴奏家 (accompanist) 比獨奏家 (soloist) 的地位還低,不適合當評審。因為獨奏家總是比伴奏家有天份,能力地位都高了一個層次,所以他們不該來當評審。」身經百戰的江口玲,曾經和許多大音樂家合作 演出過,包過小提琴家夏漢、Chee-Yun Kim、安梅耶等人,也曾在「維尼奧夫斯基小提琴比賽」中獲得最佳伴奏獎。這樣一封質疑他專業能力的信件難道只是個案嗎?江口玲說:「不……悲哀的是,在 社會上我們總是被認為是“能力較差”的鋼琴家。」

長久以來,古典音樂市場總認為伴奏家是“低一級”的音樂家,大家都說因為 他們的能力不夠好到可以當獨奏家,因此,他們只能「毫無疑問且服從地」受雇於獨奏家。不過,小提琴大師帕爾曼卻反駁: 「這樣的情況是不會發生在一個好的伴奏家身上的,何況貝多芬、莫札特的奏鳴曲,原本就是為了“鋼琴”和“小提琴”所寫的二重奏。或許該這樣說,「伴奏家」 這個名稱本身就是個大大的錯誤!」

由於新的觀念逐漸建立,音樂家們必須漸漸重視自己的伴奏者,已經改稱他們為「合作鋼琴家」(Collaborative pianist),將他們視為和獨奏者本身同等重要。克里夫蘭音樂院的小提琴教授 Paul Kantor 表示:「我對於這樣的轉變感到很興奮!過去那樣的觀念是一種對一起同台演出者的不尊重,如今聽眾們可以聽到更完美合作的美妙音樂,這全是新觀 念帶來的改變。」

歷史上著名的合作鋼琴家
首 推英國的 Gerald Moore,他是大提琴「祖師爺」卡薩爾斯和小提琴家曼紐因爵士的指定合作鋼琴家。他曾在1943年出版了一本名作 ─「無愧的伴奏家」(有中譯本), 書本開頭就提起:「我原本還以為伴奏是要幫小提琴家“拿琴盒”的小弟呢!不過和大師合作多年之後,我重新領悟到作為一個伴奏者的重要性和樂趣。」書本最後 他又寫道:「如果我被描述成是一個機智、順從、好相處的伴奏者時,我就該警覺到這只是用比較禮貌的方式在說我是“一個小咖”。」

如 果 Moore 還在世,相信他對許多音樂院、大學音樂系現在都設立合作鋼琴系所,並且有專業教師任課一定感到很欣慰。克里夫蘭音樂院的合奏鋼琴教授 Virginia Weckstrom 說:「回到1900年代,那時候鋼琴家只是受雇於獨奏家,就算找他們去錄唱片,也不會把鋼琴家的名字印在唱片封套上。Moore則是非常地堅持要印出他的 大名,否則他就不進行錄音。因為他實在是太傑出,唱片公司最後還是妥協了,此舉將伴奏者的地位大大地提升。」

大提琴家馬友 友、大提琴大師羅斯卓波維奇、小提琴大師帕爾曼的指定鋼琴家 Samuel Sanders,則是受到茱麗亞音樂院合奏鋼琴教授 Rohande Silva 的大力讚揚:「Sanders總是很努力,一直以來他都試著要讓伴奏家可以擁有更公平的地位。」同是也是2005年“Sanders年度最佳合作鋼琴家” 得獎者的 Rohande Silva 又說:「他讓伴奏不只是伴奏,而是讓音樂家之間更多、更緊密的合作,我非常地推崇他為了我們這些晚輩所奠下的基礎。」

Sanders 最大最大的貢獻,莫過於將「伴奏」正名為「鋼琴合作」了。繼1947年南加大設立全球第一個合作鋼琴學位之後,他在1963年於茱麗亞音樂院也設立了合作 鋼琴的碩士課程,之後包含英國皇家音樂院、新英格蘭音樂院等等各地高超過百所學校都先後創立合作鋼琴的專業學程。曾經來台灣演出的鋼琴家、現任美國新墨西 哥 大學合作鋼琴教授的 Pamela Pyle 說:「如果你在替別人伴奏,就要跟隨他們的音樂,但這似乎就只是“你在獨奏家領導之下”的跟隨了。我覺得最好的演出則是音樂家之間自然地互動,讓音樂像對 話一樣的被演奏,音樂家互相帶領。如果只是一人唱獨角戲,如此的合作方式就非常不民主,也註定不會完美。」

弦樂器大師也來發聲
小 提琴泰斗海飛茲任教美國南加大時的指定鋼琴家 Anne Epperson 說:「由於Emanuel Ax、巴倫波英、Joseph Kalichstein 等著名鋼琴獨奏家加入所謂“伴奏家”的行列,讓聽眾可以感受到這些鋼琴大師和弦樂器、管樂器獨奏家之間的交流是“合作夥伴”,不再只是“聽命服從的伴 奏”。

日前,在茱麗亞音樂院舉行了一場小提琴音樂會,鋼琴伴奏家站在小提琴家後方向聽眾敬禮,但小提琴家則是伸出右手,作 了一個邀請鋼琴家上前和她一同敬禮的手勢。洛杉磯 Colburn 音樂院的大 提琴教授 Ronald Leonard 說:「當台上有兩個演出者走向舞台中央,應該要讓聽眾感到是兩個人走出來,而不只是一個人。我不希望我的鋼琴家距離我10步之遙,只因為他 覺得“那邊才是他的地盤”,我希望聽眾有注意到我的鋼琴家,希望他們可以知道鋼琴家也是一樣重要的。」

De Silva 教 授說:「雖然我長期和帕爾曼等人合作,而且這些大師也視我為夥伴,不過音樂廳的行政管理者總是忽略我的努力。有次,我收到一張帳單,上面寫著“帕爾曼大師 的伴奏”。我直呼『不不不,請稱呼我鋼琴家或是合作鋼琴家。帕爾曼從來不用伴奏這字眼稱呼我,而是用“朋友”或“鋼琴家”。』關於這一點,是我們必須要讓 那些人去了解的。」他又說:「有次我和帕爾曼去演奏,結果到了音樂廳卻發現我的名字沒有印在節目單裡,我氣死了。幸好帕爾曼出面協調,要求主辦單位趕緊在 節目開演前印了2000份我的介紹,夾在節目本裡面。」

邁向主流
即使 有 Moore 跟 Sanders 這樣的大師努力耕耘事業並且提升合作鋼琴家的地位,De Silva 教授仍然認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他說:「還有許多事情可以改進,我多麼希望 Sanders 長生不死而能看到更多認可,我們必須要讓未來的世代了解合作鋼琴是很重要的。」

德州大學的小提琴教授Brian Lewis說:「每年的畢業季音樂會,我看到許多主修鋼琴合作的學生的表現,都很有職業合作鋼琴家的風範,不再只是伴奏者了。」

教 鋼琴合作主修課程的 Anne Epperson 教授,則會在她任教學校的專屬琴房外貼著一張告示:「合作,是邁向成功的序曲」。她說:「我要求學生每次都帶他們的弦樂器、管樂器、聲樂 同學一起來上課,我希望他們從弦樂器、管樂器、聲樂的角度去聆聽自己所彈出的鋼琴聲,也希望我的學生去上合作夥伴的主修課時,對方也能用鋼琴家的角度來聽 自己演奏的音樂。這不僅僅只是鋼琴家或某個樂器的習題,而是全體演出者的課題。」她又說:「記得,絕對不要在最後一刻才給你的鋼琴家樂譜,讓他們有多餘時 間準備,因為你也期待他們有跟你一樣的專業演出和詮釋。另外,多配合幾次,如此才能討論改進,這樣才有交流。」教師必須要灌輸學生一些正確的觀念來尊重他 們的鋼琴伴奏者,讓學生明白從第一次練習到舞台演出的最後一個音符,其中互相合作的責任與重要性。

Epperson 說:「一定要在第一次練習之前,就都學習過對方的樂譜,了解對方的部分,這是最重要的。如此在舞台上可以顯得互相平等,並且分享兩人對於樂曲的知識。當 然,鋼琴家對於意見要有彈性、敏銳,另一 方面主奏者也不能拒絕溝通討論。鋼琴家的責任就是要傾聽,並適度給予修正的意見。」

帕爾曼說:「找一個會和你合作愉快的人,你不會想跟難搞的人想處,因為你們要一起到世界各地演出。而且,你們這個團隊的水準要一致的高水準,更重要的是,找到好夥伴也是一種社交的訓練。」


合作鋼琴家 江口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z21gukj_u0

國際樂譜典藏計畫



國際樂譜典藏計畫(International Music Score Library Project)
典藏眾多古典音樂樂譜,以維基百科觀念建構開放式的樂譜資料庫。
從獨奏到總譜以致分譜包羅萬象!自由開放的下載機制,替學生省下眾多購買樂譜的費用!
多多推薦!http://imslp.org/

傳統聽得懂的音樂 VS 現代聽不懂的音樂

傳統聽得懂的音樂 VS 現代聽不懂的音樂

這兩者辯論下來,通常最大的結果是: 音樂要感動人!並且現代音樂在這方面通常都輸很慘。

但注意!!! 感動人的音樂 並不因此等於 傳統聽得懂的音樂!這是勝利的一方常有的盲點,自以為可以對號入座。要明白,二維的元素就是二維的元素,永遠無法晉升到三維的世界,更何況別忽略,偏偏還有人對現代聽不懂的音樂真能受到感動,只要這方人退到一維世界做好精進進化的正向一維思惟,超越總是獲勝老掉牙的敵方是指日可待地。

如 果雙方能一起互相合作在一維與二維世界相互學習成長,對大家都好,不過偏偏在二維得勝的一方,會自然整天任性地想往三維世界替自己戴桂冠,但就像活人是不 可能去天堂一樣,二維元素不可能到三維世界,於是勝利的一方心思總在前往不可進的三維世界,而不太理會與敵方互相學習。

各維思維論。
注:
零維思惟: 01論。例如光,只有無光&有光。
一維思惟: 進化。例如光,無光~微光~強光。
二維思維: 對立、敵對、矛盾、具體、結果論的。
三維思惟: 抽象、模式的、公式的、方程式的、本質的、過程即答案的。
四維思惟: 代入時間積分式的。

腦袋可以很豐富,變成實際要硬工夫

畫家說看到自己腦中出現一幅美麗的想像景象,並且完成畫作後,聲稱描繪的跟想像一樣。
這時可以要他幫人畫寫實素描... 如果他連現實實際的人物物體,不動的擺在眼前都無法描繪到9分表面的相似!更別提抓到神韻,你還能相信他能把自己腦中的畫面確實臨摹?

【腦袋可以很豐富,變成實際要硬工夫。】

音樂的創作也是一樣,任何的事物也都一樣,這篇文章要結束了,
接下來做一些你認為沒什麼的事情,其實這些都是基本工。

你的音樂品味和性格關連度

根據英國海華大學(Heriot-Watt University)的研究,一個人的音樂品味和其性格特質密切相關,例如喜歡古典樂的人害羞內向,喜歡Rap的人明顯外向。

這項研究列出一百零四種音樂類型,以問卷方式向全球各地三萬六千多人進行調查。研究主持人諾斯教授說:「我們一向懷疑音樂品味和人格特質有關連,這是我們首度鑽研此一課題。」。諾斯並指出音樂界近來銷售不振,可以利用這項研究推廣行銷。

諾斯說,這項研究最令人意外的結果之一,就是古典樂迷和重金屬樂迷的性格其實有許多類似處,兩者都具有創造力,安逸自在,但都不外向,一般刻板印象以為重金屬樂迷都具自殺傾向的抑鬱性格,其實並非如此。

音樂類型與性格的關連:
  1. 藍調─高自尊,具創造力,外向,溫和自在。
  2. 爵士─高自尊具創造力,外向自在。
  3. 古典樂─高自尊,具創造力,內向自在。
  4. Rap─高自尊,外向。
  5. 歌劇─高自尊,具創造力,溫和。
  6. 鄉村音樂─刻苦耐勞,外向。
  7. 雷鬼樂─高自尊,具創造力,不刻苦耐勞,外向,溫和自在。
  8. 舞曲─具創造力,外向,不溫和。
  9. 搖滾樂/重金屬─低自尊具創造力,不刻苦耐勞,不外向,溫和自在。
  10. 靈魂樂─高自尊具創造力,外向溫和自在。

招募!招募!成為音流社的幕後推手!

招募!招募!成為音流社的幕後推手!

如果對文化創意發展活動有興趣的同志,加入幹部行列吧~
但請先老王賣瓜自己會什麼、毛吹自薦想做什麼!甚至有提供好的活動提案、行銷企劃,社長才好意思讓賢者加入。

做白宮的行政人員,愛搞活動者、喜歡制定規範企劃人、資訊記者、顧問老師、獵才星探、愛管東管西、對細節龜毛者、超級會招攬粉絲、流言終結者、美女帥哥(美女行銷術)、音樂老師教授、文采翩翩者、外語文能力強者、塗鴉設計人才、公關、社團經紀人、PO文小天使...

最後提醒,創作者跟行政人員是不一樣ㄉ世界ㄡ (ㄎㄎ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意願者至 【音流社】推廣行政中心 http://www.facebook.com/group.php?gid=144997845511473

這裡不是要您偉大的曲子,而是您的偉大夢想

這裡不是要您偉大的曲子,而是您的偉大夢想與行動力!